Contact us: (905) 896 7600
Golden Key Cultural Center
  • Programs
    • Chinese
    • Go Weiqi
    • Voice K Journalism
    • English Tutor
    • Japanese
  • Blog
    • Blog English
  • About Us
  • Contact Us

世界各地,围棋面面观

2/25/2012

0 Comments

 
Picture
世界各地,围棋面面观

        随着信息传递迅猛发展,围棋在世界各地也逐渐发展起来, 甚至小有气候。与二十年前,亚洲独揽,其他各洲凤毛麟角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一些欧美棋迷甚至远赴韩国或 日本钻研棋技,他们积极参加各类比赛,有的取得很好的成绩。而日韩的棋手们在世界各地也积极进行围棋普及工作。

        围棋在欧洲——棋迷嘉年华

        围棋在欧洲传播了100多年,但围棋在欧洲仍处于萌芽阶段,欧洲正式注册的围棋会员约5万人,欧洲围棋联盟迫切需要更多的职业棋手去欧洲指导。日本棋院过去20多年前就开始每年派职业棋手去欧洲普及围棋,韩国棋院近年也加大了在欧洲普及围棋的力度。中国虽然越来越重视对海外的指导,但是缺少一个专门机构来统一规划,缺少官方审定的围棋中英文对照教材和杂志,缺少英文流利的高段位棋手,不过随着2008年首届智运会在北京的举行,2010年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和亚运会会围棋比赛在中国的举办,中国围棋在世界围棋的影响力必将进一步增大。

        今年(2009)欧洲围棋大会就由竹叶青茶叶总冠名,中国也派出了强大的代表团阵容。中国军团的职业棋手是水平最高的,他们所到之处吸引了大批欧洲棋迷,特别是每天下午的大盘讲解,凡是中国人讲解的时候场场爆满。

        欧洲围棋大会比赛项目种类繁多,趣味横生,不仅有代表欧洲最高水平的锦标赛,也有周末赛、快棋赛、超快棋赛、混双赛、团体赛、联棋赛、9路棋、13路棋等比赛,每个比赛都设有奖金和奖品,冠军奖金从100欧元到1000欧元不等,堪称棋迷嘉年华。混双赛更有意思,这个比赛由日本双人围棋协会常年赞助,报名规定双方棋手总段位不得超过10段,职业棋手一律算8段,这样一来高段棋手在比赛中就吃亏很大,因为只有两人水平接近发挥出的合力才越大。

       无论怎样,欧洲棋迷不太重视胜负结果, 更多的是把围棋当作 休闲快乐的交友手段,是一种文化的欣赏,是一个欢乐的活动。

       围棋在美洲——日渐走红

       1999年,美国围棋协会成立。10年前,只有极少的美国人知道围棋这项运动,而现在,已经有越來越多的人參与进来。虽然下围棋的美国人要比玩国际象棋、打桥牌的人少很多,但现在也有近万人了,尤其近阶段中国围棋发展形势喜人,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尤其是定居美国的华裔家庭,倾向于师从中国棋手。一些国内名棋手最近几年纷纷赴美发展,这些棋手的到来加速了围棋项目在美国社会基层的普及,只不过不少人仅知道围棋是一项古老的东方文化,具体是哪国的国粹,却知之不详,还以为围棋是源自日本呢。

美国棋手如今进步神速,在前不久举行的公开赛上,冠军被美国一小孩拿走。中国一些名棋手在美国教棋,平时比赛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强劲阻击,美国人的围棋悟性不低,尤其是搞计算机、数学的理科学生,每有神来之笔,美国人的围棋素养越来越高,认为美国围棋是一片不毛之地的看法绝对是大错特错了。很多美国家庭都支持孩子学围棋,认为这个项目花销不大,却能开发孩子智力,围棋在美国正日渐走红!

Picture
       围棋在澳洲——沙漠绿洲

        澳大利亚围棋协会会长约翰·哈迪告诉记者,目前澳大利亚围棋协会在册棋手只有120名。很显然,相对于东亚各国,这的确是一个少的可怜的数字。不过,约翰·哈迪并不因此而有气短之感,他说,澳洲围棋其实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澳大利亚有很多围棋俱乐部,参与人数相当可观;在赛事方面,每年一届的全澳锦标赛如火如荼,昆士兰、墨尔本等地的联赛也此起彼伏……

        当然,澳洲围棋的竞技水平仍然不高,约翰·哈迪认为这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因为西方人思维比较直接,对围棋里包含着的诸如讲究虚实结合、势地转化,甚至蕴含着的和谐、中庸等哲学思想的理解有难度;其次,中日韩三个围棋强国的棋手从小就会接受一种很坚实且很专业的训练,而澳洲乃至欧美的棋手缺乏这种环境。但约翰·哈迪同时也认为,通过积极的交流和学习,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澳洲人期望体验围棋文化带来的乐趣。而这,无疑就是沙漠中的绿色植被,是希望。

        围棋这种游戏是如此公平、自由、合理、有趣,最能表现体育精神。同时围棋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竞技性、趣味性强烈,也是吸引棋迷的原因之一。东西方文化交融,相互取长补短,在西方人学围棋过程中就表现明显。“老外”凡是喜欢印证,追求真理唯一性;而我们的东方思维常常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妙。围棋博大精深,盘上的着点见仁见智,方向自由发展,结果又可能是异曲同工。一个西方人若要理解、读懂东方文明,学会下围棋无疑是理想途径。

  围棋在台湾——进入起跑线

        可以说围棋在台湾的发展并不如人们意念中那么蓬勃,即便是1965年林海峰的成名曾让台湾刮起了一阵围棋旋风。但是近年间,台湾围棋的职业水平仍然不高。像王立诚、王铭琬、杨嘉源等名棋手,也不是台湾本土培养的,而是渡海赴日在日本成为了职业棋手。目前的名人周俊勋,也是在小有成就之后,又前往大陆四川成都修行,得以参加了中国围棋协会组织的入段比赛成为大陆初段,期间转战于大陆磨练自己的棋艺,现段位为中国三段。

       在台湾以围棋为职业是不能养活自己的。这是因为围棋比赛的数量很少,比赛的奖金和出场费也非常之少,在2006年,以参加比赛获取奖金即可谋生的职业棋手只有周俊勋一个人。随着围棋赛事的国际化强度的提高,台湾围棋的普及活动做得越来越好,现如今令人欣喜的围棋教室已遍布全岛,台湾的围棋教育人士首先做的是让孩子们的家长认识围棋的教育机能:可以作为幼儿早期的智力启蒙、可以提高数理计算能力、可以提高忍耐力等等。从青少年抓起,全面进入起跑线。

        这就由此引发了东西方围棋爱好者的截然不同的心态。一般而言东方棋手(尤其中国棋手)的功利心决定了他们的努力程度,而西方棋手更多的是个人兴趣使然,他们也很在乎输赢,但却是对一种文化内涵的弃而不舍地探求。对中国的职业棋手来说,围棋比赛的结果是至关重要的,赢就代表了实力,否则就免谈,因为再谈什么也没有用。好处是成绩上来得很快;缺点是只是下棋机器,失去了文化甚至是哲学的思考,剩下的只是好斗,斗狠——所谓的霸气而已。

       相对来说,欧洲棋手心态最为平和,竞技带来的乐趣是显而易见的。他们下棋的场地也是随便而定,甚至在雨中草坪上也能神态自若,宛如仙人。而棋盘和棋子的选择就更是随意,棋盘除了19路之外,更多初学者使用9路格 棋盘,13路较少人用;棋盘材质不一,颜色各异。棋子的颜色也不局限在黑白,红红绿绿的如同彩色弹子球。对于初学围棋的儿童这倒是个好的教具。
       
"如果只有一个天才,是无法创造出名局的, 围棋需要两个实力相当的天才凑在一起, 才能够达到神乎其技。"
Picture
日本动画《棋魂》与中国动画《围棋少年》也有一比。《棋魂》之所以在全球风靡,不仅仅是 因为围棋这个拥有四千年历史的游戏非常有趣,也不仅仅是因为一个魂灵的出现令故事离奇有趣,更大的趣味是两个少年在对弈过程中的成长和感悟,启发了人们的思想,去探索人生的真谛。少年天才塔矢亮曾因近藤光初次赢棋后的不以为然,感到非常生气,又曾力排众议加入学校的围棋社,甘忍社内学长欺辱,只为与近藤光再战一局,光的惨败令亮愤怒至极,在亮看来,下围棋如同追求神圣理想,光的不敬业让亮黯然失望。这里没有阴谋没有欺诈,所有的较量都因醒悟与奋发,执着与热爱所致。

《棋魂》里有一句话:如果只有一个天才,是无法创造出名局的, 围棋需要两个实力相当的天才凑在一起, 才能够达到神乎其技。记得吴清源当年在日本参加与木谷石十盘决胜战大赛前夕,曾遇到各种恐吓,棋界人士也劝他不要赢棋,以免遭遇不测,但他以自身对围棋的极其热爱,不肯认输,毫不退让,把一切置之度外,坚持取胜,最终获得人们的尊重。他认为木谷石是他的好对手,求一知己难, 一旦寻到便可扶摇而上,延至理想境界。      

       总之, 世界围棋不断演绎变换着,朝着更完美的体育精神走去。

欢迎家长带孩子试听金钥匙文化中心的围棋课程!
咨询电话: +1 (905) 896 7600
课程时间表: http://www.goldenkeycc.com/go.html



密西沙加校址:
3558 Erindale Station Raod, Mississauga, ON L5C 2T1


多伦多围棋教室校址: 
4438 Sheppard Ave, E, Unit 315, Scarborough, ON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English Blog

    Author

    金钥匙文化中心 - 新闻

    Archives

    April 2014
    December 2013
    September 2013
    June 2013
    May 2013
    April 2013
    March 2013
    February 2013
    January 2013
    March 2012
    February 2012

    Categories

    All
    After School
    Class
    Education
    English
    Open Class
    Weiqi News

    RSS Feed

Programs

Go /Weiqi School
Summer Camp
Chinese

Company

About us
Contact us
Join us

Golden Key

Picture
 ©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3